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56亿元资金,预计带动30万人就业增收!以工代赈助力乡村振兴

    信息发布者:农村信息交流
    2020-04-11 06:44:27    来源:农视网   转载

    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影响,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已分批下达2020年以工代赈资金56亿元,预计将吸纳约30万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的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参与工程建设,实现就业增收。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




    推广以工代赈促进就业增收

    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各地在分解计划时,向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县市倾斜,广泛组织贫困群众特别是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群众参与以工代赈工程建设,为他们提供更多就地就近就业岗位,并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提高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水平,切实减轻疫情对就业增收的影响。


    资金安排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并要求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县和深度贫困乡村,统筹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各地围绕基本农田、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小流域治理、草场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解决好影响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突出困难。


    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突出扶志扶智,将劳务报酬占国家以工代赈资金最低比例提高至15%,预计可为参与工程建设的贫困群众发放劳务报酬8亿多元。同时,鼓励支持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在农业生产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中,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增加短期就业岗位。

    湖南:以工代赈,户均增收2000余元

    湖南省凤凰县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吸收当地农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通过劳动实现就业增收,力推贫困群众脱贫。


    2019年,凤凰县实施了阿拉营镇龙井村等贫困村片区综合治理项目,改造灌水渠1683米、新建灌水渠378米、改造排水渠87米等相关配套设施,覆盖2个行政村,850户322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6户844人。通过建设农田排灌渠系,显著增强了当地农田灌溉保水、排洪防渍能力等。


    此外,通过道路新建、改造,实现项目区公路、机耕道、生产道等路网成型,进一步提升了阿拉营镇蓝莓、猕猴桃等产业园发展、灌溉和运输条件,带动安井、龙井村发展特色产业1150亩,实现产值500余万元,带动当地1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2000余元。



    甘肃:为脱贫致富“铺路”

    “要致富,先修路。”甘肃省灵台县中台镇水泉村至蒲窝镇五星村半湾社道路就发挥了以工代赈的作用。


    在项目实施一开始就逐级签订劳务报酬发放合同,督促施工企业足额缴纳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24万元,企业每月向镇政府上报本月群众务工工资发放花名册,在以工代赈资金中优先足额发放参加项目建设农民的劳务报酬。


    通过项目实施,增加务工岗位200多个,吸收长期务工人员60多人,临时用工5000多人次,其中贫困户长期务工32人、临时用工3000多人次,直接提高了群众工资性收入水平,发挥了扶贫带动作用。



    湖北:复工吸纳本地务工群众

    湖北秭归县泄滩乡万家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是其主要致贫原因,曾有贫困户165户395人。虽然有蔬菜园800亩,产量160万公斤,药材种植规模达150亩,但由于道路的不畅通,销售是村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2019年,秭归县实施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秭归县泄滩乡万家村张家湾至小垭豁经济断头路建设。该项目于2020年3月11日经秭归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同意复工,项目复工以后,施工企业决定除管理岗和技术岗以外,食堂炊事员、挖机操作员等其他岗位均吸纳本地群众务工,目前已吸纳本地务工群众2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5人),并支付工资3万余元,人均日工资为150元。随着项目推进,计划继续吸纳本地务工群众15人,并将人均工资提高到每天180元。


    以工代赈项目的复工,有效提振了贫困群众防疫和脱贫信心,缓解了因疫情防控造成的群众收入减少等困难,有效带动了项目区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本文来源:农视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文中内容无关

    转载编辑:李雨楠 // 责编:李沛 // 监制:张磊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